北管的处境如同很多民间音乐一样,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状况,但就目前来说,北管的处境出现了曙光。北管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文化部批准,这是近几年来泉港人努力的结果,北管做为泉港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也受到区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决定让北管走进中小学课堂,教材将于11月份出版。(教材的乐谱由我排版设计并校对的)同时,文化馆于上星期举办了“北管唱腔研习会及师资培训班”。此次参加的对象是目前区内的主要几支北管乐队的乐队骨干及一培训些培训基地的老师们。我也有幸参应邀加了这次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民间的原生态的老艺人现场进行示范演唱及演奏。 身为泉港人对北管自然是不会陌生的,早有接触,甚至因演出的需要,我曾经做过几首以电声乐队为主并加以一些北管乐器的北管音乐歌曲。但对于民间的这种原生态的形式从未去仔细聆听和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中的老艺人们的演唱及演奏,稍微深入地了解了一下,有了一些的收获与想法:
一、单从谱面上看,北管音乐好象很简单,但听过那些原生态的老艺人演唱后,你就会发现,北管音乐是不能只从谱面上去认识,它有着的自己的独到的特点,如旋律加花,甚至有很多即性发挥的特点。
二、相对于南音而言,北管没有南音那么雅,较为通俗,并且音乐显得很热闹。于是曾经它比南音在民间更流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热闹,所以在民间的一些红白喜事上都可以用它,这一点南音就没赶上它。
三、听此次的演奏,感觉所有的乐器演奏的旋律基本上一样,没什么和声声部,并且低音不足。关于声部其实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点的,因为它有笛子、二胡、京胡、三弦等很多乐器,可进行适当的编曲,不但在音色上可以让它产生对比,而且让它的和声效果丰富起来。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那么多的乐器都齐奏同一条旋律做什么?
四、北管走进课堂要有可行的方案及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去接受它。这一点任重道远。
发表时间: 2006-10-29 原文网址:http://www.qgblog.com/user1/106/archives/2006/20061029141348.html
|